徐州会战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徐州会战 | 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中國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| 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
參戰方 | |||||||||||
中華民国 | 日本帝國 | ||||||||||
指揮官 | |||||||||||
李宗仁 (总司令), 汤恩伯, 庞炳勋, 张自忠, 孙连仲, 商震, 邓锡侯, 王铭章†, 韓復榘† | 磯谷廉介, 板垣征四郎 | ||||||||||
兵力 | |||||||||||
60万人,64个部队 | 24万人,8个部队 | ||||||||||
傷亡 | |||||||||||
约二万人 | 超过一万六千人 |
中國抗日戰爭 |
---|
1931年-1936年
1937年-1939年 七七事變 - 北平-天津 - 淞滬 (四行倉庫) - 太原 - (平型關) - 忻口 - 南京 - 徐州 - 臺兒莊 - 蘭封 - 重慶 - 武漢 - (萬家嶺) - 南昌 - (修水) - 隨棗 - 第一次長沙 - 桂南 - (崑崙關) 1940年-1942年 棗宜 - 百團大戰 - 豫南 - 上高 - 中條山 - 第二次長沙 - 第三次長沙 - 浙贛 1943年-1945年 鄂西 - 滇西緬北 - 常德 - 豫湘桂 - 第四次長沙 (衡陽保衛戰) - 豫西鄂北 - 湘西 - 桂柳 主要戰役以粗體顯示 |
中國抗日战争中,日本军队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之后,继续挥军北上,而另一股日军亦从华北方向南下,意图打通津浦线。中日两国军队,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激战。其中,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,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,中国方面称之为台儿庄大捷。
[编辑] 战况
战役初期,山东省主席韓復榘,为保存实力,放弃黄河天险,放弃重镇济南,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。日军主力矶谷廉介师团乘虚南下,连克泰安、济宁、大汶口……
另一股日军坂垣征四郎师团也趁虚从胶东半岛登陆。占领青岛后,又沿胶济线攻打鲁南军事重镇临沂。中国守军庞炳勋所部第四十军与日军展开激战,后张自忠一部增援临沂,与庞炳勋所部前后夹攻,暂时打退进功临沂的日本军队。
1938年3月15日,北路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,攻陷滕县后南下徐州。腾县守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及所部官兵以身殉国。为保卫徐州,李宗仁决定扼守京杭大运河河北要塞台儿庄,在当地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。孙连仲第二集团军、张自忠第五十九军、汤恩伯所部军团参加战斗,成功包围了日军矶谷师团,歼灭日本军队一万余人,中国方面称此一战为台儿庄大捷。
之后,日军东南两路赶到,中国军队于1938年5月19日撤出徐州。
山东省主席韓復榘因临阵退缩,被蒋中正下令枪决。